乙丙橡胶的“七十二变” | |
信息来源: 江城日报 时间:2025-07-03 | |
5月末,吉林石化公司销售公司在上海捕捉到三元乙丙橡胶商机,立即同有机合成厂、研究院合成橡胶研发中心会商,制定生产方案。6月上旬,上海一家企业用吉林石化的三元乙丙橡胶,生产出性能达标的车用密封条。 销售端信息精准,科研端技术可靠,生产端快速反应,吉林石化凭借“产销研”一体化创新攻关的秘诀,将乙丙橡胶揉捏出“七十二般变化”,满足国内外用户对产品性能千差万别的需求。 随着生产技术和经验积累,吉林石化乙丙橡胶产品体系日渐丰富,在汽车、医疗、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市场抢滩登陆。 乙丙橡胶也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上万种产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创效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品种质量优、市场口碑好的十大“产品巨人”之列。 生产之变——扩能提质 乙丙橡胶是一种性能优异、变化无穷的合成橡胶,通过不同原料配比便可生产出不同牌号产品,广泛用于润滑油、汽车配件、电力线缆、防水建材、医疗器材、航空航天等领域。这种国计民生必需的合成材料,曾长期依赖进口。 作为我国最早生产乙丙橡胶的企业,吉林石化从1998年第一套乙丙橡胶装置投产开始,便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驰而不息。 第一套乙丙橡胶A装置引进日本技术,年产能2万吨。2008年,吉林石化又引进意大利技术建成乙丙橡胶B装置,年产能2.5万吨。 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基础上,2014年,吉林石化应用自有技术建设的年产4万吨乙丙橡胶C装置开车,乙丙橡胶产能跃升至8.5万吨,进入全球十大乙丙橡胶生产企业之列。 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副厂长、总工程师赵阳,见证了乙丙橡胶从引进技术到加快国产化的历程。“C装置投产后不稳定。我们不断对国产化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先后实施了300多个大项、2579个小项技术改造,提高运行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同时,吉林石化不断对A、C两套装置软硬件系统进行国产化替代,使得装置自动化水平、环保水平、运行平稳率大幅提高。 “减油增化”是吉林石化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的战略,就是要降低成品油产出比例,增加化工产品比例。采用自主技术建设年产4万吨乙丙橡胶D装置,放大“产品巨人”的技术优势、产能优势、质量优势和创效能力,是吉林石化在转型升级项目大盘中布下的关键一子。 用乙烯、丙烯两种基础原料可分别生产聚乙烯、聚丙烯。这两种塑料市场价格均不超过1万元。而用乙烯、丙烯合成的乙丙橡胶,市场价格普遍在每吨2万元以上,高端产品价格高达每吨2.8万元。 D装置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节能环保技术,投产后吉林石化乙丙橡胶年产能达到12.5万吨,进一步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炼化综合效益。 市场之变——开拓高端 随着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新能源汽车、核电等新兴产业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乙丙橡胶市场。一方面需求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细分高端市场新需求层出不穷。 乙丙橡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德国、日本等国际化工巨头以及国内化工企业投资,国内乙丙橡胶生产规模迅速从几万吨扩大到40万吨左右。 吉林石化的乙丙橡胶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畅销产品,一度出现积压。 乙丙橡胶市场供给猛增的同时,需求也随着产业发展而发生巨变。 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快速提高,冲击了传统车用化学品市场,导致二元乙丙橡胶需求下降。而新能源汽车电线电缆的大量使用,则拉动了三元乙丙橡胶需求增长。 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升至世界第一。核电线缆成为三元乙丙橡胶应用的潜力巨大的高端领域。 “以前我们乙丙橡胶产能低、生产的牌号集中在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近年来,我们将战略重心向高端市场转移,加大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力度。”吉林石化销售公司副经理王晔说,“仅山东一省,乙丙橡胶用户就超过800家,我们跟踪龙头企业、大宗用户,按照他们的需求研发产品、调整工艺。” 某牌号三元乙丙橡胶一直被用作低端产品原料,年产量几百吨,装置时开时停。吉林石化聚焦电线电缆市场,开发出高、中、低压线缆全系列三元乙丙橡胶产品,并通过与用户联合攻关,使产品性能超越进口同类产品。 找准了突破口,吉林石化三元乙丙橡胶销量持续增长。河北华通、江苏上上等多家电线电缆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吉林石化的忠实客户。 “三元乙丙橡胶在国内低压电缆领域具有绝对优势,我们占据80%的市场份额,产品创效能力显著增强。”王晔说。 经过数年努力,吉林石化三元乙丙橡胶通过了极为严苛的行业认证,成功进入核电线缆、航空航天领域,标志着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达到了新高度。 传统产品二元乙丙橡胶在面对需求之变、标准之变时,吉林石化一方面深挖市场,另一方面按照燃油车排放标准升级产品质量,生产出对标国外高端产品的新牌号。王晔介绍,二元乙丙橡胶出口量逐步扩大,目前稳定在每年1万吨左右,成为吉林石化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科研之变——强内联外 对销售公司捕捉到的需求信息,有机合成厂之所以总能迅速作出生产调整,关键是有可靠的科研支撑。 “通过无数次乙丙橡胶聚合试验,我们摸清了反应原理和规律,产品牌号储备日益丰富。合成不同牌号的乙丙橡胶,几乎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合成橡胶研发中心博士、三级工程师侯军自信地说。 近年来,合成橡胶研发中心科研能力建设成果显著。20多人的科研团队中有4位博士、6位硕士。试验装置、检测设备瞄准国际一流更新升级。 侯军介绍,合成橡胶研发中心现有年产200吨乙丙橡胶中试装置,结构分析、性能测试等设备50余台套。“随便一套设备都价值几十万、上百万元。” 中心具备动力学、聚合工艺等基础研究能力和产品开发、工程放大、配方设计、性能测试等科研能力。 同时,吉林石化加强产学研合作,借外力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我们与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中心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侯军说。 围绕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电线电缆、密封条3大核心领域,合成橡胶研发中心与山东豪马克、大庆同益、苏州南洋、青岛科技大学,构建“产学研用”协作模式,推进新产品研发。 有机合成厂联合合成橡胶研发中心,与青岛科技大学经过4年联合攻关,解决新型钒催化剂活性、聚合安全性等关键问题56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新型钒工业化试验方案。 前不久,吉林石化乙丙橡胶研发再获新突破——C装置先后两次进行国产新型钒催化剂工业化实验,生产新牌号三元乙丙橡胶,可用于汽车密封条、汽配胶管、模压海绵制品等领域。 吉林石化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出用于高附加值应用领域的三元乙丙橡胶企业。 合成橡胶研发中心与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中心联合开发二元乙丙橡胶新牌号产品,适应最新国Ⅵ燃油车排放标准。新牌号产品已开展工业化试验,全力抢占市场先机。合成橡胶研发中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已获得授权专利46项。 乙丙橡胶D装置建设启动后,吉林石化提前行动,加强市场调研开发和新牌号产品研发,推进相关产品认证,力争新装置投产后能打开医疗器材市场。医用乙丙橡胶价格是普通工业用乙丙橡胶价格的两倍以上,极具开发价值。 目前,有机合成厂正在紧张有序推进D装置试生产准备工作。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吉林石化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计民生对新材料的需求,坚持自主创新,让乙丙橡胶的“七十二变”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变得更精彩、更出彩。 全媒体记者:高海峰 温 月
初 审:木月梅 复 审:赵 锐 终 审:于胜营
|